电子元器件粗检漏作用(粗检漏原理)

今天给各位分享电子元器件粗检漏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粗检漏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检漏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检漏继电器的作用漏电保护和电容补尝。

1、 检漏继电器是一种采用电子元件的绝缘监察装置,作为交流50赫,巧岁电压至1140、660、380、127V伏的三相中心不接地电网的漏电保护之用。配套于KYX-2矿用一般型低压配电箱(编号:01~03、15、16),适用于沼气矿井底车场,总进风巷道或主要进风道场所。

2、基本参数额定电压:127V 动作电阻:1140VA三相60KΩ整定。 660VA单相11KΩ整定 380VA单相3.5KΩ整定 127VA单相3KΩ整定注:动作电阻整定值误差+20%,闭锁电阻:按2倍动作电阻整定;动作时间:单相经1KΩ接地时50MS补尝效果搭燃:分布电容0.22~60%。

3、 使用范围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孝枝睁周围介质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20℃;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时);在无强烈簸振动中;在无破坏绝缘的气体的环境中;装置于低配箱中,允许有垂直滴水的地方。

4、结构特点继电器基本结构系户全封闭式,采用薄钢板弯边焊烧成型,顶、底构为螺钉结构。上顶板为维修用,下底板为继电器安置用。

电子检漏液的工作原理

电子检漏液一定要过硬的物理化学性能,才能胜任检测要求。

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其构成的电子设备必须具有抵抗外部环境腐蚀的能力。因而许多电子元器件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阻止外部流体(气体和/或液体)介质通过结构缝隙、空穴或孔洞渗透到电子元器件内部, 给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如密封性能差的电子元器件将无法抵御外部环境的腐蚀,而且在具有较高温、湿度变化和有害气体的环境中会形成呼吸作用,使元器件内部的金属丝或镀敷金属层产生电解腐蚀而损坏,造成电参数改变、性能降低或功能直接丧失;密封效果差引起内部水汽过高, 在低温时会造成继电器在触点产生冷焊现象,从而使其功能丧失;或为了达到防电磁辐射、防光源干扰等目的要求电子元器件密封时,密封性不好将会直接导致电子元器件失效,这些不利因素将严重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因此,几乎所有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单位都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密封检漏,检验电子元器件的密封性能,筛选出密封性能良好的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筛选由检漏试验来确定,筛选出由于使用了劣质密封材料或因工艺不良而致使密封存在问题的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的检漏分为精检和粗检两个过程,细检漏是选用氦质谱检漏仪背压法,而目前粗检漏常用的是咐举氟油气泡法检漏,检漏试验一般先进行细检漏,再进行粗检漏。

氟油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优异的化学惰性、优良的电绝缘性以及优异的耐高低温能力,对电子元器件无腐蚀,不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各项参数,使其成为电子元器件粗检漏试验的理想检漏液体

粗检漏主要包括压入低沸点氟油和高沸点氟油加热气泡检漏两步。

第一步是将表面处理干净的被检电子元器件放入加压容器内,容器密闭后抽真空,然后在真空状态向容器内加入低沸点氟油,将被检电子元器件完全被淹没,再用氮气对容器加压一定时间。若被检电子元器件存在漏孔,则低沸点氟油便被压入到被检电子元器件渗伍内腔。加压完成后,将元器件取出放在空气中干燥一定时间,以去除被检电子元器表面的低沸点氟油。

第二步是将干燥后的被检电子元器件浸入已加热到125°的高沸点氟油中,被检电子元器件的顶部浸入深度不应小于5cm。浸没一定时间,通过放大镜观察被检电子元器是否存在冒泡的现象,若有气泡连续放出,则表明被检电子元器的密封性能存在衡喊碧问题。

为什么细检漏后还要做粗检漏?

有些东西,有者锋一个传感器测量范围的问题,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后,它就不能提供正确的数据了。

如果泄漏量太大,就有可能使测漏仪数据错误。

不过,一般是进行了粗检漏再进虚岩行细差嫌御检漏,少有你们这样的。

一款电子元器件,一般需要怎样来测试它是否合格,能用到产品上呢?

一般电子元件都有相应的技术参数,比如额定电压电流什么的。

只要按原理图肢昌设计的要求买到相应的元件后,简单历御扒的测试就可以了。比如二极管测下正反向电阻,电容测试下看有没有是击穿的等等。相对来讲,IC比较难测量,一般都需要事先做个测试电路才能测试其好坏。拆李

测量的参数跟你要测量的元件不同而不同。就象你提到的那些。

简单测量一般都是用万用表,再复杂点的就是专业仪器了,比如示波器等等。

电子元器件粗检漏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粗检漏原理、电子元器件粗检漏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网友评论

  1. 怀柔
    怀柔 说:
    2023-04-13 11:48:58 回复
    传播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