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初三电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初三电学基础知识,以及初三电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初三物理电学重点知识点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下面整理了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流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5.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是交流电的最主要特征。

6.交流电的产生

①平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转动时,线圈中就会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这种交流电叫正弦式交流电。

②中性面: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叫中性面。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此位置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且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一次。线圈每转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6.变压器的构造: 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的.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叫原线圈(也叫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叫副线圈(也叫次级线圈).两个线圈都是用绝缘导线绕制成的,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7.变压器原理: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激发磁场,由于电流大小方向在不断的变化,铁芯中的磁场也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所以尽管两个线圈之间没有导线相连,副线圈也能够输出电流。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电功和电热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电路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 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 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汇总 这些必须掌握!

电学是初中物理非常基础的一部分,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初三物理 电学知识点 汇总,仅供大家参考。

电学知识点

电荷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两种电荷:

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正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

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汤姆生发现)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元电荷。e=1.6×10-19C。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串联和并联串联

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接。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三 物理 电学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跪求~~~~~~~~~初中物理电学力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物理优质资料下载,适合各阶段老师教学,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关于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和初三电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网友评论

  1. 慵醉
    慵醉 说:
    2023-04-10 14:59:13 回复
    当改革闯将,让九州生色,做时代英雄,以四海为家
  1. 雅山
    雅山 说:
    2023-04-10 11:48:55 回复
    种德者必养其心,守法者必利自身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初三电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1. 以寒
    以寒 说:
    2023-04-10 17:46:40 回复
    自古红尘多忧愁,入了红尘,亦醉了红尘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初三电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1. 晓亦
    晓亦 说:
    2023-04-10 18:19:53 回复
    新年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24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初三电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1. 青香
    青香 说:
    2023-04-10 15:02:41 回复
    窗外有鸟的歌唱,激起了生活的热望;马路上驶过匆忙的车子,惊起了无聊的哀怨;天边的太阳正努力冲破乌云,书写着生命的价值

发表评论